Sysmex XN系列血液分析系统血小板篇 (新参数IPF)

 

IPF:未成熟网织血小板比率,又称网织血小板(RP),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判断血小板是否需要输注的关键指标。

 

1、 IPF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

网织血小板是胞浆中含有较多量RNA的血小板,其比值越高,说明骨髓血小板生成活性越高。因此利用IPF来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下图是在各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IPF的表现,可见IPF在ITP疾病中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故IPF是ITP疾病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2、 IPF是血小板是否需要输注的判断依据

在PBSCT术后,IPF对病人血小板造血功能的恢复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IPF升高的平均天数是8天,范围为5-11天,平均值为12.8%,范围为7.7-18.9%,要比PLT的升高早1-2天左右。PLT通常是从小于10×109/L开始回升,1-2天后平均可达31×109/L,范围18-69×109/L。因此利用IPF,许多移植病人只需要一次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就可以了。下面图表是一病人在接受PBSCT后IPF和PLT的变化和血小板输注的时间。

 


移植后PLT开始下降,IPF在正常范围的低限波动,在血小板的最低点(通常为小于10×109/L),IPF开始快速升高,在这一点上病人只要接受1 pool血小板的预防性输注即可。附后病人血小板开始升高,IPF开始回落到正常范围。
因为网织血小板是含有较多RNA的新的、释放入外周血的血小板,因而其可以反映外周血血小板的更新情况,也可以作为临床应用血小板生成素效果的评价。

 

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目的,仅用于学习交流和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原作者直接联系我们(联系邮箱:jinyi@12345testing.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更正或删除,谢谢!

首页-企业官网    仪器文章    Sysmex XN系列血液分析系统血小板篇 (新参数IPF)

新闻资讯

NEWS